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三菱汽车就油耗造假问题道歉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轶豪):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严谨、细致,曾几何时,“日本制造”堪称质量的保证。然而,近年来日本企业造假不断,丑闻缠身,企业老总在镁光灯下鞠躬道歉的情景不断上演。技术造假、伪造数据破灭了质量神话。日本企业“铤而走险”的深层原因何在?又会对日本社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在目前的汽车制造领域,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各国企业都把重点放在研发方面,资源匮乏的日本更是尤为重视。然而,今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被曝出伪造油耗数据,其中包括了两款小型车和为日产公司生产的两款类似车型。8月份,三菱汽车再次被曝油耗检测违规问题,包括帕杰罗在内的8款车型卷入其中,涉及到篡改燃耗数据的车辆超过62.5万辆。事件曝光后,消费者表示非常震惊,失望之情显见。一位三菱汽车的车主说:“最初就是因为看了宣传说明说省油才买的,但是如果是造假的话,对此很失望。”
三菱汽车的问题首先来自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近年来,作为日本第六大汽车制造商的三菱汽车一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例如,在油耗更为看重的小型车市场,2015年的三菱汽车的市场份额只有3.2%。而公司“齐心协力”篡改数据源自于公司内部僵化的风气。经济评论家古川猛分析,三菱汽车作为从战前就支撑日本经济的老牌军工企业——三菱重工的子公司,继承了母公司傲慢的“血统”,经营层固步自封,公司员工对领导的指示言听计从:“对上层的命令言听计从的公司风气,是发生这样(数据造假)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公司及领导给予强大压力的情况下,即使采取违反法律的做法,所有人都坐视不管。”
目前,日本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今后将不再采信三菱方面提供的油耗数据,而将独立计算三菱各种车型的油耗。国土交通相石井启一表示,三菱的行为背叛了消费者信任,也伤害了日本的汽车品牌:“此次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国汽车产业的声誉,也让消费者产生了不信任感,是很严重的问题。”
东芝社长辞职谢罪
同样,作为一家以管理严谨、规范而闻名的日本百年企业——东芝公司近年来深陷财务造假的丑闻。去年,东芝爆发了时间跨度长达7年、三任社长参与、造假金额高达19亿美元的重大财务造假丑闻。东芝从2008年到2014年底,虚报了2248亿日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超过了这七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今年3月,东芝又发现了涉及通讯业务的财务造假问题,虚增利润58亿日元(约3.5亿元人民币)。11月,东芝又发布了一则关于财务造假的声明。可谓造假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涉及金额巨大。
东芝财务造假背后是东芝经营业绩的下降和高管层对业绩数字的一味追求。古川猛将大企业的经营比作高速行驶的重型卡车,如果急刹车(对企业来说就是根本性的改革)就容易出现侧翻。为了刺激股东,防止股票继续下跌,“卡车”只能一路狂奔,结果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认为,东芝的财务造假丑闻性质恶劣,对日本股票市场造成重大的危害:“东芝公司的系统性造假行为,如果没有内部的强有力的告发,可能不会被曝光。(该事件)对日本的证券和股票市场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除此之外,东洋橡胶工业公司,此前被查出为铁路车辆和船舶生产的防振缓冲橡胶构件存在篡改性能数据的问题,至少会对1000辆铁路车辆产生影响,其中包括240辆新干线的高速车辆。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旭化成建材公司,去年10月曝出篡改混凝土用量和地盘强度等数据的丑闻。该公司在过去10年承包的3000多个房地产项目中,有10%涉及数据篡改,问题建筑几乎遍布整个日本。
日本企业造假已不是个别企业的个别行为,而是某些行业的惯例,有的甚至是全行业集体的“塌陷”。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造假事件在日本社会引起巨大震动,使许多人对一向标榜诚信为先的日本企业提出质疑。古川猛认为,对企业来说,失去了信任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人们产生了不信任感,担心是否还隐藏了其它的问题。失去了信任之后,企业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分析认为,企业造假的深层原因是,长期以来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国内市场呈现不同程度的饱和,企业间竞争激烈,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企业也优势不再。一旦经营状况恶化,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和骗取投资信任,经营者容易弄虚作假,牺牲产品质量。虽然涉事企业都表示更替最高经营者,负责人在媒体面前鞠躬谢罪以示洗心革面。然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如经济评论家古川猛指出的那样,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重新获得失去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事情:“日本人口减少,市场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上作弊,技术上造假,以此来追求利润,日本的经济迟早要完蛋。(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对日本的形象造成伤害。为了获得信赖需要一百年,而失去信用连一分钟都不要。说的正是日本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