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和伍市干
资阳东南,濛溪注入沱江。濛溪中游鲤鱼桥河,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鲤鱼桥文化。618年成立月山县,遗址在今资中县双峰乡沙湾,北境管辖资阳伍隍场、南湍河、铜钟河等地,967年降为月山镇并入磐石县,濛溪边建筑月山亭,明朝回归资阳县。1064年,范祖禹《资州路月山亭》诗:“轩亭枕苍峰,缥缈视空阔。长江翻天云,回斡地轴折。洪涛破山门,崖谷尽争裂。孤云行无踪,飞鸟去自没。游子怨路长,烦襟此披豁。昔观黄河流,浩荡窥禹穴。乾坤何壮观,永叹旧游绝。兹亭虽非匹,山水颇秀发。茫茫八紘内,所历但毫末。安得乘飞飙,人寰恣超越。”
1410年,月山亭朱家场人兴建伍隍庙,供奉伍隍菩萨,区位逢中,取代朱家场形成伍隍场,简称伍市,是资阳东南与资州、普州物资集散地,隋唐五代为月山县地盘。场周围百余平方公里,山多石厚,土层较薄,雨量适中,宜种高粱,富含淀粉,十分黏稠,易于发酵,一经分馏,极易提取乙醇。唐朝在这里设立酒务,负责酒类专卖,北宋年收税万余贯,南宋更多。清初禁酒,资阳移民新到,政策放宽,大种牛心、翻山钓、大矮子、二矮子、三矮子高粱,酿造业东山再起。民谣:“天荒荒,地黄黄,秃岭穷山数伍隍。东山忙,西山忙,天干无雨点高粱。朝无粮,夜无粮,高粱换酒解愁肠。”1700年,伍市干酒已为人们所熟知,大量移民与个别老川人后裔角逐竞技,众香国里托出谭、葛等家槽坊,更是干酒冠冕,约莫1790年进贡朝廷。同治年间,场东20里邹家祠魏姓槽坊兴起,历传5世,民末歇业。民间习称烧酒,《死水微澜》称资阳陈色。酒家依山建坊,凿井取酿,聘请名师潜心研制,锐意提高产品质量,从原料到制成品,无不精心琢磨,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所产干酒,色香味俱臻上乘。两截山一带井泉水洌,无色透明,纤尘不染,清香回甜,槽民汲取先过滤,再行酝酿,酒洌清爽,独占鳌头,财源茂盛,乡民争开槽坊,使伍隍成为闻名遐迩的干酒之乡。蔗糖、干酒和仔猪是伍隍三大土特产,其中干酒最为行销,驰名海内。由于干酒名价益高,成都各大酒庄竞相抢购,纷纷订货。1880年资阳于成都陈列32种农产品中即有高粱和干酒,高粱每担值银四两八九钱,烧酒每百斤三千五六百文。抗战缺乏燃料,国府大购干酒,提制酒精,于是酒业极盛,伍隍场就有槽坊70多家,年产200万斤,占资阳烧酒产量36%。有沦陷区逃到寿民中学任教的学者,自称品尝过不少名酒,独于伍市干酒推崇备至,在《新新新闻》赞道:“无色透明,光鉴毫芒。异香四溢,沁脾湔肠。醇醲味美,口齿留芳。名不虚传,玉液琼浆。”
共初私酿停业,兴建培德酒厂,集中技术力量,充实设备,开展技术革新,使传统工艺焕发青春,多次评为优质酒,并获中商部嘉奖。资阳酒厂下辖培德酒厂,伍市干酒纳入宝莲系列,红极一时,其后砸锅,2007年资产重组,如今选址文明寺建厂,必能再创名牌,孕育新的地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