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场
赖琬镇遗址在花溪村小河边,隋唐有赖琬镇之名。湖广入川前,大半是草房,铁匠铺多,染坊多,保和拱桥乾隆年间立碑,隔保和以南两里路。杨花场是后来修的。乐至县桂林、童家场和遂宁县都经保和大道,中天产盐,引来运干竹到本地搭盐井。资内糖运乐至,乐盐外运。保和几道栅子门,防范甚严,防外县来,外省姓杨的告化在此修房,叫杨花场。草房铁铺太阳已出要化,故改保和场。
杨花场旧名赖琬镇,建在花溪村崇善寺,因交通不便,迁建于今地。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常遭火灾,清末一场大火,几将焚为平地。说起这场大火,还有一段故事呢。
一天,场上来了一个老道士,他头发蓬乱。身着一件破旧道袍,手执一根大指拇粗三尺多长的竹竿,吊砣碗口大的红苕,自言自语:“一人两眼,烧烧烧。一人两眼,烧烧烧。”他从上街走到下街,不停地走,不断地念。通街的店主堂倌,都向他投以鄙视的眼光,一人不是两眼,难道会长出三只眼不成?又见他吊一根大红苕,心想这样大一块红苕,何时能烧软熟,哪个愿讨这个麻烦。因此,道人叫到太阳偏西,也没人理睬他。
十字街口米市旁,住有一位老寡妇,膝下无儿无女,全凭开个红锅店经营来料加工,收取微薄的手续费度日,见这道人沿街叫了一天,觉得可怜,便唤道:“老道过来,你走了一天,恐怕早就饿了,把红苕拿来我替你烧吧。”谁知这老道却笑着说:“多谢,多谢!你烧我不烧,你烧我不烧。”念罢径自出街而去,转眼便没了踪影。
三天后时值三月二十日,天气亢阳,范家祠门前操场坝一家收荒铺突起大火,顿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风助火威,火仗风势,围着杨花场烧了一大圈,唯独十字街口那红锅店茅草房未烧。
后来人们才醒悟,三天前场上来的那道人并非凡夫,他的用意是预兆杨花场将遭火灾,他念的一人两眼,乃是一个火字。老妇的房屋免受火焚,原来是他保佑的。场街新修落成,人们便把杨花场更名保和场,以免太阳晒化引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