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库见证雁城变迁
一地有一地的文风,建文庙、文昌宫、字库,栽风水树,立风水塔,无一不是培植人文蔚起的希望。资阳夏朝在莲花山下的北门坝建立城池资邑,沱江资邑城区段习称北河、东河,自古水运发达。资阳人推东周苌弘、西汉王褒、东汉董钧为三贤,西门外苌弘亭和苌弘井、大北街德星堂和八卦井、后西街延寿寺就是三贤遗迹,唐五代苌弘祠980年还有记载,1149年北门建企贤门纪念王、董,中国第一批字库诞生,至今丰裕镇华山村洞王沟还有一龛宋朝字库。明清时代,人们广植黄桷树、青树等风水树,还择地修建文风塔,祈祷文昌帝君显灵,多出人才。宋元之际,1551年,四川督学陈鎏看见西门大道旁有周大夫苌弘故里碑,在南郊天台山重建苌弘祠,并列老子像改称赞圣祠,是说苌弘和老子襄赞孔圣人。1665年,成都府知府冀应熊书刻“东周文献苌弘故里”立在资阳文庙。1774年,资阳县知县杨周冕在上西街建筑三贤故里木牌坊,1859年知县范涞清修筑三贤祠。
按下偏僻山村洞王沟字库不表,这里单说资阳县城东门字库。两汉和两宋是资阳人才辈出的黄金时代,城市建设也很繁荣,留下不少文物古迹。三国六朝、宋元之际、明清之际数百年战乱,资阳社会经济多次遭到毁灭,地面文物多数荡然无存,地下古物却很丰富,历代多有出土。1685年,上海华亭人朱廷元出任知县,下乡半天碰不到一个子民,县城居民也才40户。1707年,江右新城县涂学士来任知县,城内居民不上40家,郊坛庙宇倒在荆棘丛中,学宫泮水一片荒草,虽经招徕外省移民,全县也才3000人,知县如同村长,文化命脉不绝如缕。乾隆年间,资阳城区修雁塔,以供新科士子登临题名,后来拆毁,1834年改迁东郊宝台寺前重修雁塔,1970年国营资阳县酒厂拆塔取砖扩建车间。世纪末县城进驻资阳市,跨世纪旧城大拆建,文化遗迹百不存一,东门沱江边,孤零零只剩一座字库,常人不察,喊成雁塔。
蒙古兵肆虐后,资阳人口不及鸟嘴多,累计废县180年,明初恢复县份,东门始建字库三年半又废县,清初斯文扫地,字库冷落,中叶培修,它是资阳八景中雁江东渡边上唯一的古老文明的见证。字库外观五层,六面体,虽较大,但不能攀登,底层原是轮渡管理人员住处,顶上旧有探照灯,把雁江东渡照得夜光如昼,南帆北楫,商务繁忙。1976年10月1日,资阳沱江大桥落成,汽车轮渡废弛外卖,4000年繁华的雁江只留下这座字库咕噜子一样锁定历史的回忆。1969年夏,幼小的我经常往返于雁江东渡,字库底层是孩子们时时攀援的去处。底层正面临江有副对联,横额“合身而化”,下联“到烘炉后还太极初”,上联早已漫漶不清了,兹补“来书室前肇一元始”聊承匮乏。字库五层六面,原先每面都有字画的,共初风化难认。
东门字库有科学考察价值。1898年8月3日沱江暴涨,俗称戊戌大水。浑浊的江流一改往昔温柔妩媚的性格,一下子狂躁发疯,洪峰淹得东门字库只露那个圆溜溜的宝顶。1947年小涨,照相馆拍摄泛区照片上报灾情请求赈济。1956年,四川省历史洪痕调查队到此,根据东街九旬老翁指认,补测出清末洪峰海拔361.14米,根据侯家坪麻柳湾沱江岩壁光绪石刻比1146年宋绍兴大水高3尺。1981年7月14日,沱江陡涨,又淹了字库,水退实测洪峰360. 87米,秒流量14000立方米,尚不及清末15000秒立米之大,报灾情却说工农业损失1亿多元。
戊戌大水,正东街18号木楼竹签子夹壁粉墙墨书涨水记录,被水利科学家称为国内最早用现代科学观测方法记录洪水涨落过程的文献,可惜除了共初照片,实物1992年因拆房改造已被毁弃了,2001年出版《洞王沟志》录有全文。1935年,小说家李劼人名著《大波》提到清末资阳崇文街秀才郭焕文护路捐躯、东河街缉拿杀人犯的故事,脍炙人口。跨世纪,资阳修筑滨江护河堤,2002年5月30日,我写《关注东门字库》后发《新资阳》杂志:“作为一座文化古城,资阳因旧城改造早已丧失了这一资格,但愿东门字库能为古城保留一丁半点文明记录,不要再步侯家坪南宋洪痕石刻、正东街清末洪情题记之后尘。”8月2日《资阳时报》登我《千年古宅外东街》,强调字库保护。三百年间,字库见证了雁城居民二百人扩充为二十万人的沧桑巨变;三十年间,字库见证了沱江北河、东河段一桥独架到三桥并行,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早已开通,几条高速公路在建、成渝城际高铁即将动工,沱江东岸,雁江区城破土新建多时。一晃十年,东门字库到底保留下来了,宝台镇字库山公园也在设计中。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成都永丰路仰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