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历史怎么看
川人喜欢炕粑粑,巴人摇身变华夏?
巴人北上叫夏人,这种猜测真是离奇。玩味方音,川人把吓人读做哈人,吓那也是蛤,蛤蟆的蛤这个音。尽管如此,也不好生拉活扯说哈人就是巴人,ha与ba韵母相同,声母不同,h喉音,b唇音,音变也不会发生在这里?实在不好乱猜测。
再说,一个民族的出现和消失,是政治经济决定的,不是方言读音决定的。就算要语音线索,如此重大的民族关系史,决不至于历代杰出史家毫无知觉,丝毫不在任何文字材料里埋伏任何一点线索。这是其一。其二,地下出土文物文书,没有丝毫材料证明,巴人就是夏人。某个沱江老乡是明清移民入四川的产物,我也是,祖辈以来不足七百年定居四川史。拿现在四川口音,猜测两千年前民族迁移、融合、消长史,何异于刻舟求剑?秦汉以来,四川人种五次大换血,虽然不是死得一根人毛毛都不留,但是的确没有1000年历史的四川人,最多四川周边少数民族可能有老四川血统。猜测可以代替历史,这个社会的记忆工程就要崩溃了,穷困的共军,何必拿一两亿元请几个吃饱了的老头子写《清史》,直接根据猜测修订一九二七年《清史稿》,请他妈几个失业的妹妹做打字员,剪刀加糨糊,最多破费共国共军三百万元,剩款哥几个私分,搂情妇快活算了,嫖妓女记数一次经济数据、妓女买药记一次数据、妓女买米写一次数据,鸡的屁增长又是好多个百分点,中国不是发达了?
唯心主义历史观,喜欢这样出新的猜谜语。巴就是夏,怪不得四川人说下颔叫下爬,写的是下巴,读的是下爬,照某老乡猜测,推广他的学术成果,豆子哥哥说:下爬就是虾筢,川人竹子编渔具,接根长竿子,投入水稻田里,迅速拉回来,捞取落网的鱼。因此,人类的下巴,其实就是虾筢,申请国家生物名词流变史博士学位。
历史的探究大概有三条途径:一是文献、二是文物、三是习俗。但是,习俗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未必相通的土话读音,还未必然,他就假设已经所以然了,这是牵强附会,不严肃。再说,一个真实的历史习俗,进入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血液里,那是文化的东西,文化遗产怎么会孤立,只在似是而非的所谓民俗里,而完全不在历史文献、文物留下丝毫蛛丝马迹。把习俗和文献、文物对立起来,闭目玄想,孤立猜测,那是随心所欲,轻而易举的浮想,无法由单纯的臆测取得科学结论。
真正的积极性,越是打击,越是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哪怕家财破产,也要证明自己提出的命题。一声咳嗽就吓散了的所谓积极性,不可惜。探索精神,应该赞同;方法要实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取证,杜绝猜测的唯心论,历史研究不是撞大运。再不要这样乱来,哗众取宠。精神可嘉,我也喜欢,方法蠢笨,要弄死人的。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九日成都高新区志办两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