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文化 » 正文

全球报道:手工艺人匠心坚守指尖上的“非遗”——织篢竹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2  来源:阳西微报  作者:冯晓瑜
核心提示:织篢竹编:手工艺人匠心坚守指尖上的“非遗”

近年来,随着阳西县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隐藏在民间的经典技艺被挖掘。其中,拥有着百年历史的织篢竹编技艺在今年被列入阳西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织篢镇联安村,郁郁葱葱的箪竹布满整个村落,成为了竹编手工匠人首选的取材之地。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竹编经验的申子堂,每天都会到这里进行竹编作业,用心守护传承这项流淌在指尖的艺术。

申子堂告诉记者,从竹子变成竹编制品需要经历采竹、破竹、编竹三大步骤,每一道工序皆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首先,采竹选取的是色泽优良、质地光滑的箪竹,这样的竹子不易生虫,也更方便破竹。随后,将晒过后的箪竹用“十字架破竹法”将竹子劈成多条1-4厘米的竹篾和竹条,并按照挑一压一的编法交错编织。

与其他竹编不同的是,织篢竹编在编织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箩筐的按压力度和竹篾与竹条的连接性,这样编出来的竹箩可承重100多斤重的谷物,实用性极强,常常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前来采购。

据了解,在80年代,阳西的一切生活用具几乎全是用竹,竹器市场非常旺盛。每逢织篢圩日,摆卖竹器的可以布满好几条街。后来,由于塑料工业的兴起,竹器渐为塑料所替代,织篢的竹器生产规模越来越小,竹编技艺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竹编传承人申子堂:我学习竹编已经40多年了,以前竹器市场旺盛的时候,我一天可以编织8-10个竹箩,但现在手脚不如以前了,一天只能织两三个。

竹编传承人申子堂:我爸爸那一辈的人熟通所有竹器的编法,包括竹笼、簸箕、竹兜、竹盖、竹刷等等。但我们这一代很少人去学了,只会编箩。以前村里会编箩的人多达一百多人,但现在仅存三四人了。

   针对织篢竹编技艺项目传承所遇到的问题,非遗保护部门十分重视。下一步,阳西县将对非遗技艺的传承进行立项,提供资金与管理上的支持,扩大传承队伍,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