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原产于北美的粉黛乱子草突然成为网红。国庆期间,在福州晋安区的牛岗山公园半山广场,1300平方米的粉黛乱子草盛放,成了网红拍照地。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游客为了拍照效果,践踏草坪,粉黛乱子草被压毁,粉草地出现多处斑秃。(10月15日《海峡都市报》)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大片大片盛放的粉黛乱子草,远看如一片红色云雾,如梦如幻。只是面对网友的“辣手摧花”,如果粉黛乱子草也能张嘴说话,恐怕想感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们或许已经进入了一个被朋友圈裹挟的时代,很多人的一大乐趣就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朋友圈。粉黛乱子草被破坏,也是为了拍一张美美的照片,然后美美地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应该说,单看朋友圈里的照片,确实很美。可是,如果深入到镜头背后,看看拍照的情景,就看到了一种丑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生是分境界的,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审美生活,第三层则是精神和灵魂生活。普遍性的审美追求,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审美与当前最流行表达方式朋友圈的融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从这意义上说,人们精心设计自己的朋友圈,面对美景蜂拥而至留下照片,这也无可厚非。可是,审美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从内而外的释放,一个追求美的人也应该表现出美的气质。为了拍出美图践踏美景的做法,显然大煞风景,看不到基本的审美气质。
我们的教育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事实上,学校教育基本上集中在知识教育上,我们的美术课也只是停留在写写画画上。其实,真正的美术课,应该承担起审美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美,还要告诉学生如何追求美。从不少朋友圈美图可以看到,审美追求日益成为一种时代现象,可是我们的审美素养却成为重要问题。不只是这些“花海里的照片”,其他一些美图,在拍摄时也是不堪入目。可以说,很多美图的拍摄姿势根本对不起“美”。
现在摄影十分流行,还有很多关于手机摄影的讲座。在传授摄影技巧时,还应该探讨一下什么是美,什么才是追求美的姿势。而对于朋友圈美照,也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那些站在花田里的美照,不妨问问站的位置合适吗?有没有成为美的破坏者?多想想朋友圈美照背后的拍摄姿势,多关心一下美图背后的问题,也是在为美做贡献。
卞之琳有一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让拍照姿势对得起朋友圈美照吧,否则,就不是“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是给风景留下了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