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地域流派分类:
1. 京派中医:稳健保守,重视调和
• 代表人物:施今墨、孔伯华
• 特点:注重四诊合参,以调和气血、健脾养胃为主要治疗方法。
2. 岭南中医:湿热病为主,擅长温病学
• 代表人物:叶天士、温病学派
• 特点:重视湿热病的治疗,善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湿。
3. 江苏中医:温补脾胃,擅长温病与脾胃病
• 代表人物:张景岳、薛己
• 特点:擅长脾胃调理,注重补气健脾、滋阴养血。
4. 川派中医:活血化瘀,擅长痰湿调治
• 代表人物:张锡纯、李可
• 特点:擅长活血化瘀法,针对心血管疾病、妇科杂病效果显著。
三、按学术流派分类:
1. 伤寒派:注重六经辨证
• 代表著作:《伤寒论》
• 代表人物:张仲景
2. 温病派:注重卫气营血辨证
• 代表著作:《温病条辨》
• 代表人物:叶天士、吴鞠通
3. 扶阳派:注重补阳固本
• 代表著作:《医贯》
• 代表人物:李东垣、张景岳
4. 经方派:重视经典方剂应用
• 代表著作:《金匮要略》
• 代表人物:仲景学派
总结:
中医在中国按学科可分为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科 等,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汤剂、针灸、推拿、气功、饮食调理等方法系统治疗疾病。此外,各地中医流派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疗方法与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中医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