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赵红
立冬过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万物蛰伏,人们该如何保养身体,健康生活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赵红提示大家,中医认为冬属水对应肾,此时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人体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生活起居、精神、运动、饮食等方面做好养护。
冬季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
赵红介绍,立冬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与春风、夏暑、秋燥不同,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是寒冷。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这句话告诉我们,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蛰伏,是藏精纳气,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上,其充养的组织在骨骼,为阴中之少阴,与冬天相通应。
赵红表示,立冬养生以肾为先。中医认为肾气包含肾阴和肾阳两部分,五脏之阴必须由肾阴来滋养,五脏之阳必须由肾阳来充实。肾阴是主管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中医把能使人致病的寒冷气候称为“寒邪”,寒为阴邪,常易损伤人的阳气。冬季寒邪偏盛,养生的要点在于补肾养肾,肾气旺盛,使五脏六腑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气血运行正常、从而使人精神饱满,体魄强壮。
日常生活中如何养肾护肾
关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养肾护肾,赵红说,有关人体冬季的养生原则,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精辟的论述。《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赵红进一步解释道,这说明冬天是水结为冰,天寒地裂,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这时候,不要扰动阳气,人们要注意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阳光出现再起床;一定要保持精神清静自如,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过度活动,以免汗出过多,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就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最根本就是要不受干扰,以免外泄阳气。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损害肾气,肾一旦受伤,到了第二年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不足的缘故。
那具体到日常的冬季保暖、生活起居、运动、饮食等方面的养肾护肾该注意些什么,赵红分别给大家做了介绍:
保暖方面:
人要健康就应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寒邪易侵袭人体并损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在衣着上,应以温暖舒适为佳,以防止外界寒冷天气对人体阳气的损伤,从而维持恒定的体温。若衣着过于单薄则易感受寒邪,但也不宜过于厚重,否则易致皮肤汗孔开泄而导致寒邪侵入。此外,特别要注意足部保暖,俗话说 “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而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学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功能,导致胃脘痛、腹泻、腰腿痛等情况。
起居方面:
在居住方面,应以“去寒就温”为原则,保持室内温暖。在作息上,正如《黄帝内经》中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夜晚早睡,可以避免接触深夜严寒之气,从而护养人体阳气;早晨晚起,待日出而作,可避严寒,不致过多耗损体内潜伏的阳气。此外,还应多晒太阳,阳光不仅能驱散寒意,还能使人体阳气畅达,气血通畅。
精神方面: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同时,由于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绘画、练书法、欣赏音乐、访亲会友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运动方面:
锻炼要顺应自然规律,合乎“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养生观点,晨练不宜太早,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锻炼。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停止运动后,一定要及时把衣服穿上。另外,不同的人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中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冬季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合理安排运动量,并避免汗出过多。遇上大风、大雪、大雾等天气时应在室内进行锻炼。
饮食方面:
冬季气候寒冷,天寒地冻,应适当多食用一些温性食物,以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如牛肉、羊肉、鸡肉、海参、核桃、韭菜等。少食生冷,燥热的食物,以免形成胃肠积热,损伤身体。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可适当多吃一些滋阴的食品,如黑芝麻、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总之,要根据身体的不同情况以及体质的不同,选择恰当的食物。
养肾功:
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上下牙齿互相叩击36次,然后将满口的唾液分几次徐徐咽下。“肾虚则齿豁,肾固则齿坚”。常叩牙齿不仅能让牙齿坚固,还能强肾固精。唾为肾之液,咽下唾液可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