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全球生活频道:流量服务捆绑消费,别只让消费者吃闷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4  来源:搜狐网
核心提示:■ 观察家运营商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优质的服务与先进的理念,扣钱或断网式做法,既无法为自己赢得尊重,也无法建立坚固的

■ 观察家

运营商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优质的服务与先进的理念,扣钱或断网式做法,既无法为自己赢得尊重,也无法建立坚固的商业“护城河”。

近日,女作家六六向工信部信息中心官微投诉某运营商,称购买家庭网络的时候强迫自己拿一部免费送十几个G流量的手机,每个月不用完流量就扣款,引发舆论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六六在微博称,她在年费一次缴纳完的情况下,隔三差五因赠送手机流量没用完被停家庭网络,从不提前预警,说断就断。而她在续费后从不即时开通,要不断联系他们,且联系不上。六六因此怒斥:这样的霸王企业我们用户有没有权利?此后,涉事运营商回应表示“正在了解情况,积极沟通。”

“捆绑消费”、“说断网就断网”,作家六六的微博下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吐槽自己类似的遭遇。所有的吐槽无不指向一点:有的运营商实在是套路连着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中招。

六六的投诉目前还只是她单方说法,尚无第三方的佐证。涉事运营商是否有六六所描述的种种霸道做法,仍需查证。但早前确有其他电信运营商,被用户爆出赠送流量未用完却被扣费的情况。跳出具体套路看,现实中,流量使用中的“捆绑消费”、“任性断网”乱象的确不少见。

以捆绑消费为例,堪称流量消费的一大顽疾。为了推广其他业务,将一项服务和另一项服务捆绑销售,是有的运营商一贯的手法。

表面上看,这种模式是一种共赢——运营商可以提高用户黏性,消费者可以获得实惠。但实际上,由于运营商掌握着规则制定权,消费者缺乏与运营商平等博弈的能力,一旦出现争议,消费者往往只能吃闷亏。

对此,去年的“天价流量”事件就是一个明证,湖南长沙马先生用手机上网6小时,第二天早上6点多发现,收到某运营商发过来的短信,短信显示他手机欠费1万8千多元。经查,是因为工作人员把马先生副卡与主卡解绑,导致马先生的卡一直是处于没有套餐的状态,于是涉事运营商自动以10元一兆的价格对其收费,这才导致天价欠费。

该问题在携号转网中也很明显,此前媒体曾报道,不少人在办理携号转网时,才发现自己的名下捆绑一些优惠和礼包,这些优惠和礼包不是消费者在签署协议时没有仔细审核,就是运营商以小恩小惠引消费者上钩。结果等到关键时候,消费者才看到捆绑消费的杀伤力。

购买网络赠送免费流量,或者携号转网给予优惠,本也都是严肃的市场行为,运营商不能总是想着套路消费者。以扣钱或断网的方式“挖坑”,既不是正派做法,也无法建立坚固的商业“护城河”。运营商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服务以及理念,这才是电信运营商最该努力的方向。

面对六六的投诉,涉事运营商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该如何应对,让人拭目以待。可以料想,借助其名人光环,六六的诉求应该会获得正视,但作为普通消费者,他们在消费争议中受到委屈该怎么办?显然,对于流量消费的种种乱象,监管部门在治理上还得继续加码,拿出更多“实招”。

□国华(媒体人)

原标题:流量服务捆绑消费,别只让消费者吃闷亏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